一、 未來環境預測
(一)全球英語力展現國家競爭力:英語在全球擴散,隨著網際網路興起,用來聯繫溝通的英語,深深涉入國際政治、傳播媒體、經貿活動、觀光旅遊、國際教育各領域,英語力已成為敲開全球化大門的必備關鍵能力。
(二)國際服務力創造產業競爭力:在全球資金及生產資源快速流動下,企業進行國際分工佈局之趨勢仍將持續。在全球競爭加劇的趨勢下,如何發揮台灣在區域資源整合及國際產業供應鏈之國際服務力角色,建立以知識為導向的核心技術產業,走向高附加價值的創新經濟體,已成為我國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核心課題。
(三)城市連結力增進台灣吸引力:城市是全球資本與市場連結的空間基礎點,也是全國與全球兩個不同空間層級經濟活動的交會處,國內與國際移民以之為終點站。面對全球金融海嘯及經濟衰退風暴,以及兩岸三通及後高鐵時代,政府提出「3都15縣」的戰略布局,以因應全球化對城市發展的挑戰。如何加強市民英語力,提升其高階服務,展現國際都會的核心競爭力,以競逐經濟賽局。
二、 問題評析
(一)英語溝通運用能力偏低:IELTS及TOEFL 2007檢定成績統計,前者在亞洲20個國家中台灣排名第16,後者在亞洲區36個國家中台灣排名第12,皆落後新、港、韓、日、馬、泰等國。
(二)國際服務力網絡仍顯不足:全球化時代,外僑、外商、觀光旅客等外籍人士日益增加,但外國人在台生活不便事項仍多,諸如外籍專業人員引進涉及各項法規管制繁瑣、作業流程費時、外籍網路便民服務仍多欠缺、公部門及民間業者英語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
(三)城鄉英語能力落差有待縮短:我國地方政府面對國際競爭力議題,大多僅限於姊妹市的國際關係,多元性策略及國際交流對話能力明顯不足;且地方財力不足,缺乏誘因執行全球化策略。
三、 相關計畫檢討
(一)營造英語生活環境(91-96年度):面對全球化經濟賽局,行政院91-96年推動「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將「營造國際化生活環境,提昇全民英語能力」列為施政重點,並於91年10月30日第2810次院會通過「營造英語生活環境行動方案」,採行9項策略38項措施,具體成效如:推動政府組織再造,統整人口管理事權,設立「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開辦外語替代役,排除小留學生回台服役障礙,協助外國人在台生活服務;推動中央法規英譯、公共標示雙語化及網站雙語化,加強英語職能培訓,辦理翻譯能力檢定,輔導公務人員通過英語能力測驗檢定,提升全民英語能力;建置「外國人在台生活諮詢服務網站」及「外國人在台生活服務熱線」,強化單一窗口服務功能;大幅提升外籍人士對我國英語環境滿意度,自92年度之42%,至96年度之61%。
(二)營造國際生活環境(97-98年度):為因應全球化競爭,行政院研考會配合營造英語生活環境之既定政策,於97-98年推動「營造國際生活環境建設計畫」,採行「健全基礎措施、加強生活服務、推動G2F服務、投資國際人才」4大策略12項措施,有鑒於本計畫項目內容甚廣,涉及各部會業務權責,為有效推動相關計畫之審議、協調及督導等事項,爰於97年8月27日正式成立「行政院營造國際生活環境推動小組」,以「策略規劃」、「中文譯音」、「居留服務」、「旅遊服務」、「投資就業服務」五大面向,整合跨部會業務權責及政府與民間資源,逐步擴充外語的語種,強化各種措施包括:整合各類服務外國人的資訊網站,建立一站式、全方位的線上服務,提供外國人便利易取的充分資訊;鬆綁法規限制,營造利於外國人來台工作、投資的經商環境;在各地方政府建置外國人服務櫃檯、服務中心,提供在地生活服務;完備重要景點設施,營造友善的觀光旅遊;推動民間英語服務標章認證,提供友善購物消費等。
四、 性別影響評估需求
(一) 續辦外籍婦女對「我國生活環境國際化滿意度調查」。
(二) 增辦「台灣地區民眾英語能力落差調查」,分從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別、地區別、族群別等面向檢視英語落差現況,並提出改善對策,作為協助地方政府建置英語情境學用場域及投資地方國際化人才之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