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場馬拉松,剛開始跑第一有用嗎?先跑第一,再一一被超越,挫折感反而更大。不要太刻意去爭取贏在起跑點,反而享有進步的空間,有進步就有喜悅,也會更有自信去學習,效果最好。
要讓孩子樂於學習,就要先移除壓力,容許他們犯錯。先給予讚賞、而不是責備,哪怕十分他只做到一分。丟了一分被責備,會因為那一分喪失信心;只得一分仍受到鼓勵,他的信心會一分一分地滋長。
從父母口中說出來的期望,會是一種壓力,達不到就是辜負,不服從又成了叛逆;但孩子自己找到的期望,反而是進步的動力,向上提升的效用更大。這麼說來,父母沒有期許,反而是最高的期許。
孩子就是需要父母的陪伴,而物質的滿足並不能取代親情。記得時時與孩子溝通,保持和樂融洽的家庭氣氛,讓他們有安全感,能自在表達自我,而不是受到壓抑。
把「父母職」再放大些,除了養育孩子,也要做孩子的朋友、玩伴。父母親在外在內打拚的辛苦,讓孩子也知道,就是最好的經驗傳承,透過父母親的工作,孩子看到另一個更寬廣的世界,自然也會有宏觀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