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 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效果
許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為他們規劃各式各樣的學習課程,就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當孩子進入學校讀書後,作父母的總是希望他們坐在書桌前讀書的時間「越久越好」。但,這些觀念是正確的嗎?長期從事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的洪蘭教授,將實驗室裡的臨床經驗,應用到孩子的實際教養上。她以深入淺出的演講方式,推廣自己的教育理念,多年來蒙受其惠的親子,不計其數。在這場演講中,洪蘭大膽拋出與傳統思維方式不同的新觀念,像是大腦定型後仍有機會改變,同時也強調各項不能偏廢的學習基本功。兼具科學研究者、教育推廣者以及母親等多重身份的洪蘭,在這場演講中,不僅提供了從專業領域出發的教育策略,同時也與家長們分享了為人母親的親身經驗。
關於洪蘭
1947年生。1969年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赴美取得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並獲NSF博士後研究獎金。曾在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作博士後研究,於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於加州大學擔任研究教授,1986年獲王安研究獎金。1992年回台任教於中正大學心理所;2003年創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並擔任所長。目前為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近年推廣閱讀不遺餘力,走遍台灣近一千所中小學、社區演講,更深入山區偏遠小學,推廣閱讀及城鄉文化交流。針對台灣教育、社會問題等廣泛領域提出建言,卓著的洞見在台灣深具影響力。 著作繁多,包含《講理就好》、《打開科學書》、《知書達理》、《理應外合》與《良書亦友》(以上為遠流出版)、《讓孩子的大腦動起來》(信誼出版)、《歡樂學習,理所當然》,與曾志朗合著《見人見智》(以上為天下文化出版),以及譯作三十餘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