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98年9月23日院臺教字第0980093279號函核定
提升國人英語力建設計畫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中華民國98年9月提升國人英語力建設計畫
目錄
壹、 計畫緣起................................................................................ 1
一、 依據................................................................................................... 1
二、 未來環境預測................................................................................... 1
三、 問題評析........................................................................................... 7
貳、 現行相關政策及方案之檢討............................................... 10
一、各部會推動英語人才培育相關計畫............................................... 10
二、營造英語生活環境行動方案執行成效........................................... 12
三、營造國際生活環境建設計畫執行成效........................................... 14
四、遭遇困難與建議對策....................................................................... 16
參、 計畫目標.............................................................................. 17
一、目標說明........................................................................................... 17
二、達成目標之限制............................................................................... 18
三、預期績效指標及評估基準............................................................... 19
肆、 執行策略及方法.................................................................. 20
一、主要策略措施................................................................................... 21
二、分年實施策略工作項目及執行方式............................................... 24
三、具體措施與分工............................................................................... 28
伍、 資源需求.............................................................................. 31
一、所需資源說明................................................................................... 31
二、經費來源........................................................................................... 32
三、經費需求及計算基準....................................................................... 33
陸、 預期效果及影響.................................................................. 38
柒、 附則...................................................................................... 38
一、有關機關配合事項........................................................................... 38
二、其他有關事項................................................................................... 39
捌、 附件...................................................................................... 40
性別影響評估檢視表............................................................................... 40
提升國人英語力建設計畫
壹、 計畫緣起
一、 依據
(一) 行政院97年10月30日院授主忠三字第0970005767A號函送98年度政府公共建設計畫先期作業審議結果建議事項略以:「為因應全球化趨勢,除依本計畫推動營造外國人在台之國際生活環境外,請研考會會同教育部,另案研議愛台十二項建設中有關智慧台灣─人才培育項下有關『加強語文教育』相關措施,以營造本國人提升英語能力之環境。」
(二) 行政院經建會97年12月17日召開「研商愛台十二建設總體計畫第4次會議-智慧台灣」會議紀錄,有關「5.智慧台灣」發展策略(WISDOM)之「M─7.人才培育建設(Manpower Cultivation Plan)」項下實施計畫,本會主辦計畫編號7.5「提升國人英語力」。
(三) 行政院營造國際生活環境推動小組98年3月2日召開第2次會議,討論本會「提升國人英語力建設計畫(草案)」,決議:「(一)有關各位委員就本案策略方向所提建議,以及相關機關就各項措施與工作項目所提意見,請研考會參考修正,並依規定程序辦理計畫報核作業。…(六)餘准予備查。」
二、 未來環境預測
(一) 「英語力」為全球化的必備關鍵能力
為迎向全球化的機會與挑戰,國際語言能力成為不可缺少的重要利器。不論是延攬國際人才、投資、工作、吸引觀光、或是對外處理國際事務及相關的國際交涉交流之對話,國際語言能力決定影響力。因此,國際語言能力成為國際競爭力的一環。
以全球現況而言,英語仍位居首位國際語言地位,環諸各重要國際組織—OECD、WTO、APEC、EU等,重要國際活動如奧運、世運、世界博覽會,以及各種國際會議,英語均居官方語言的首位。再者,各國及各國際組織的網站、國際展覽等的官方網站所提供語言,英語更是不可或缺的。透過英語為國際語言的角色與功能,將全球各角落的訊息、不同族群的聲音及主張,傳達到世界各角落,發揮無遠弗屆的擴散效益。
以非英語系的國家來看,亞洲各國為例,新加坡早已將英語列入官方語言之一,且多年來持續推動講標準英語運動。韓國是個經濟全球化程度很高的國家,政府有鑑於國民英語能力不足,尤其被標籤為難以開口的「英語難民」窘境,因此極為重視英語教育,推行英語教育改革(包括從小學三年級起就開英語課)、建造英語村、大量培植及引進外籍教師,及以英語教學等各種措施,藉以提升英語力。在就業市場上,英語實力成為就業的必備條件,在升職和確定年薪時,反映英語能力的職業占70%~80%。根據韓國三星集團的經濟研究所發表的《英語經濟學》的報告指出:2006年,韓國在英語教育方面投入了15萬億韓元。這一數值相當於韓國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約當年韓國教育預算30.1萬億韓元的47.5%,而這15萬億韓元中,絕大部分(14.3萬億韓元)是學生家庭投入的課外輔導費。日本近年來亦逐漸感受到英語能力的壓力,2008年教育顧問小組建議政府採取措施促進中小學英語教學報告。馬來西亞更是大力推動英語教育,包括2007年啟動「超越邊界(Beyond Borders)」教育計畫,推動小學英語教學,並以國產英語卡通運用於兒童英語教學;2008年由馬來西亞科技大學研發的線上英語學習系統MyLinE(The Online Resources for Learning in English)正式在馬來西亞公立高校投入使用,能夠為學生提供提升英語交際能力所需的自主學習資源,包含三大類:學術英語(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通用交際英語(English for General Communication)和休閒英語(Rest and Relax with English)。2009年初更實施英語師資的培訓包括送往海外大學訓練英語教學,以增加師資數量及提升英語教學品質;另鑑於國內大學生因英語能力不足造成就業困難的情形,提出建議在大學畢業前應實施長達半年的特定英語訓練。根據由英國文化協會和劍橋大學主辦的IELTS,2006年6月對2005年報考人數位居前20的國家和地區的考試成績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位居第一的是南非共和國(7.46分),其次為新加坡(7.01分),馬來西亞(6.90分)居第三。
綜觀歐盟國家,根據歐盟委員會最近針對會員國家調查顯示,外語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其中以丹麥、芬蘭等北歐國家外語教育水平較高,而法國和西班牙相對落後。77%丹麥國民至少會說一種外語,該國小學生9歲開始英語教育,逐年增加學習兩門外語,更鼓勵選修第三門外語;芬蘭外語教育水平較高,由於芬蘭教師外語水平高,且該國教育體制重視語言學習,63%芬蘭人能流利地說英語,近半數國民熟稔兩門外語。德國人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習外語,因接壤鄰近10餘國,學習外語已然成為德國教育文化的一部分;捷克人至少必需學習一門外語,由於他國人幾乎不會捷克語,因此英、德或法語等國際化程度較高的語言普受歡迎。法國教育部為提高相對落後的外語教育水平,決定加強英語教育,每年對高中生進行3週的強化培訓,並規劃推動初中每日課外英語培訓;西班牙人外語學習欠佳,2005年近53%受訪者不會說任何外語,近年來西班牙人對外語需求日益增強,公立語言學校學生數亦不斷提升。挪威的學者批評該國官員英語能力欠佳,致在國際場合無法充分表達意見而缺乏影響力。其他如波蘭、保加利亞等亦深感英語力的重要,紛而倡導該國國人學習英語。
英語在全球擴散,隨著網際網路興起,用來聯繫溝通的英語,深深涉入國際政治、傳播媒體、經貿活動、觀光旅遊、國際教育各領域,成為全球人類關係效力的共通語言。英國文化協會預測,估計2010年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約22億3,600萬人說英語,2020年時將有一半人口、30億人能用英語溝通,70個國家已將英語定為官方語言,「英語力」成為敲開全球化大門的必備關鍵能力。
為提升公務人員英語能力,人事行政局公務人力發展中心自2005年至2008年分別製作相當於教育部規定「CEF語言能力參考指標」A2(基礎級)、B1(進階級)、B2(高階級)及C1(流利級)程度之公務英語線上課程計52門及模擬題庫,協助公務同仁學習。截至2009年2月底止,通過學習認證時數累計超過26萬小時。另該局所屬地方行政研習中心亦協助各縣市政府在地開辦英語研習班,計有台北縣等23縣市全年開辦121班,參加研習人數2,913人。
為培養學童未來的國際競爭力、縮短城鄉差距及社經地位差異所造成的英語程度落差,各縣市政府紛紛於國中小學設置英語學習情境設施(稱之為「英語村」),顯示地方政府對英語教育之重視與急切。截至2009年5月底,初步調查計有36校:台北市2校(濱江國小、蓬萊國小)、高雄市4校(苓洲國小、三民國小、福東國小、太平國小)、台北縣1校(乾華國小)、宜蘭縣5校(新生國小、中興國小、孝威國小、古亭國小、凱旋國小)、桃園縣3校(中壢國小、快樂國小、文昌國中)、新竹縣1校(十興國小)、苗栗縣1校(文華國小)、彰化縣4校(民生國小、新港國小、新民國小、二林高中)、雲林縣2校(雲林國小、東仁國中)、高雄縣4校(蔡文國小、鳳山國小、旗山國小、五福國小)、屏東縣2校(墾丁國小、南榮國中)、澎湖縣1校(中興國小)、基隆市2校(長興國小、中山高中)、台中市1校(惠來國小)、嘉義市1校(興嘉國小)、台南市1校(博愛國小)、金門縣1校(金湖國小)。
(二) 「英語力」提升產業國際服務力
2008年國際間受到原油與原物料價格高漲,以及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的影響,全球經濟景氣趨緩,世界各國普遍先是面臨物價上漲及通膨考驗,嗣以國際貿易萎縮,經濟需求不振,失業率攀高等嚴峻挑戰。
面對全球金融風暴衝擊,總統於2009年元旦致詞揭示:「打造台灣為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以及台商營運總部」為全面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三大主軸。行政院並從而確立振興經濟、關懷弱勢、培育人才、保育國土及確保治安等5項重點施政方向。
根據IMD公布的200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受到金融海嘯重創我國經濟實質面的影響,台灣的排名從2008年的13名下滑到23名。其中企業效能22名及基礎建設23名,大致與總體排名一致,政府效能小幅下滑2名至排名18,但經濟表現卻下滑6名至排名27,相當程度落後於總體排名,成為臺灣競爭力下降的關鍵因素。競爭力大幅下滑的主因經檢討應是台灣經濟成長依賴對歐美出口,且出口產業以資通訊(ICT)產業為主,因此受金融風暴衝擊較大所致。
鑒於經濟實力攸關國力發展,行政院推動六大新興產業,涵蓋生物科技、綠色能源、觀光旅遊、文化創意、醫療照護、精緻農業等,期能在我國ICT產業既有基礎上深化前開產業之發展,同時也可適度調整台灣經濟過度偏重ICT產業的現況。六大新興產業2008年時產值為2兆544億元,就業人數為94.9萬人,透過本項重點政策的推動,預估到2012年時,將達到3兆4,124億元(新增1兆3,570億元)產值,就業人口達166.4萬人(新增70萬個就業機會)。
六大新興產業的推動,攸關產業的多元和永續發展,它的架構「環環相扣、首尾相連」,要創造經濟價值,也要改善生活品質,從硬體到軟體,從硬實力到軟國力,是台灣產業的「寧靜革命」,將帶來很大的「Change」,正是台灣產業將由「硬實力」轉為「軟國力」的契機。
六大新興產業的推動,著眼於全球市場與國際競爭,須要具備世界觀與國際對話能力的人才,才能強化產業國際服務力。例如「觀光拔尖領航方案」規劃方向以發展國際觀光,提升國內旅遊品質,增加外匯收入為重點,在全面盤點及檢討台灣觀光資源面與市場面的優勢後,將聚焦及加強國際語文人才訓練,打造台灣成為亞洲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健康照護升值白金方案」、「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文化創意產業方案」,無論是環境整備建構或是旗艦產業計畫,均需要具備外語能力及全球視野的優質人才,以因應未來國家發展之殷切需求,使台灣成為亞洲文創產業匯流中心、醫療服務國際化重鎮、能源技術與生產大國。
(三) 「英語力」強化城市與全球的連結
隨著冷戰終結和資訊、通訊科技的發展,全球化潮流在90年代後明顯轉強,而加速各國之間人流、錢流與物流的相互流通,甚至加速金融、資訊與國際公共治理體制的一體化。國際政經情勢從圍堵對峙到複雜的競爭與合作,各國之間同時存在著「嚴酷的競爭與衝突」及「密切的合作與諮商」。面對全球化潮流的澎湃洶湧,台灣必須從其所處全球網路節點,建構對外競爭與對內整合的多元核心。
City can talk! 因為城市不容小覷的力量,讓城市行銷成為新顯學,世界各國莫不絞盡腦汁讓在地城市發聲,站上國際舞台,與全球連結,吸引世人目光。由於世界經濟全球化,係建構在一個以全球為範圍的流動空間(a space of flows)所組織而成的網絡基礎上,流動空間須要有地理的節點,城市逐漸成為競爭力的焦點。城市是全球資本(人流、物流、資金、資訊流)與市場連結的空間基礎點,也是全國與全球兩個不同空間層級經濟活動的交會處,國內與國際移民以之為終點站。
聯合國2006年統計,全球60億人口中,50%以上的人住在都市;預測2030年時,都市人口將逼近50億,也就是全世界每5個人當中,就有3個人住在都市。聯合國認為,都會區具備較強大的競爭力,在國家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曼谷擁有泰國12%人口,所得占全國40%;馬尼拉集居菲律賓13%人口,所得占全國30.8%;上海人口為中國1%,所得占全國11%;首爾人口占韓國21%人口,所得占全國25%。
全球化帶來的流動空間效果,已使國際性巨型都市隨著區域經濟的快速擴充成長發展,首爾、上海、北京、香港、新加坡等城市,繼東京之後逐步躍升亞洲舞台。台北、台中、高雄等三大都會也開始打造國際都市身影及風華魅力。全球化對城市的發展帶來挑戰,卻也為城市發展提供新契機。全球化已產生了新動能,無論大小城市,都要從地區、國家和全球的觀點重新評估,並且深度思索自己的目標、角色與定位。
面對當前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以及亞太地區經濟整合的趨勢,台灣必須努力提升本身的競爭力,以確保我們在國際上的優勢。然而,在提升國家競爭力之際,台灣也必須兼顧區域均衡發展,以避免城鄉差距擴大,或貧富階層兩極化的後果。此外,由於現有行政區劃過於複雜,導致政府效能不彰的問題,也必須透過通盤規劃加以改善。馬總統競選時曾提出「三都十五縣」的概念,經行政院各部會詳細研議之後,形成縝密的國土發展計畫。2009年3月25日舉行的「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規劃會議」,產官學界代表對此提出許多寶貴建議,闡明馬總統的「三都」概念並不等同於傳統的「直轄市」,而是整合人口聚落、地理區位、經濟產業、交通網絡、歷史文化、生態環境等諸多面向的「大生活圈」,使我國國土的長期發展藍圖更加完善。
為「提升國家競爭力」及「區域均衡發展」,行政院2009年7月2日第3150次院會討論過內政部提報「直轄市、縣(市)改制計畫審查結果」,通過台北縣、台中縣(市)、台南縣(市)、高雄市(縣)所提改制計畫。足見行政院落實「三都十五縣」的策略,就是以漸進方式推動台灣北、中、南三大生活圈的整體發展,並以政策工具鼓勵地方政府發展特色、進行跨縣市的區域治理。配合地方分權、組織改造,賦以適當的財稅及政治治理之配套措施,藉由生產力(productivity)、競爭力(competition)、執行力(implementation)、發展力(development),促進發展區域經濟。
國土規劃乃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基礎,而縣市改制則是配合國土規劃的行政作為。「三大生活圈、七個發展區域」的規劃,不僅追求國際競爭力,也重視國內區域均衡發展,未來透過資源的整合,帶動各區域的整體發展,共同提升台灣的國家競爭力。
三、 問題評析
(一) 英語溝通運用能力偏低
台灣英語教育雖已實施數十年,惟在英語溝通與運用上,根據調查在亞洲國家中仍屬偏低:
1. IELTS 2007年報告中,Academic Training部分(台灣的考試大多注重於Academic Training部份),在20個國家中,台灣排名第16,在亞洲區內落後新加坡、香港、韓國、日本、印尼、馬來西亞、泰國,以及菲律賓。
2. TOEFL 2007年托福檢定成績統計,台灣在亞洲地區36個國家中排名第12,在亞洲四小龍當中敬陪末座。新加坡是全亞洲排名第1,香港第7,韓國則是第9,均優於台灣。
3. Wall Street Institute School of English Survey (WSI)問卷調查主題是「亞洲各地英語學習情況」(詳表1),共有7個問題,接受調查國家包括新加坡、香港、台灣、日本、中國大陸、韓國、泰國。比較WSI的問卷調查發現,在一般生活英語上,新加坡遠遠超過其他所有亞洲國家。除新加坡外的亞洲國家表現都差不多,基本上都對自己會話能力沒有太大信心,會盡量避免與外國人對話機會。在7個問題中,台灣表現欠佳,尤以問題3為甚,台灣人每週花在閱讀英語的時間遠遠殿後其他國家。
表1:亞洲各國英語學習情況
亞洲國家
問項 |
新加坡 |
香港 |
台灣 |
日本 |
中國 大陸 |
韓國 |
泰國 |
1. 我的英語達外國人水平 |
21.2% |
4.2% |
1.6% |
1% |
0.7% |
0.3% |
0.3% |
2. 我把握每一個機會與外國人溝通 |
55.4% |
21.3% |
14.5% |
7.9% |
23.2% |
16.6% |
29.6% |
3. 我每週閱讀英語10小時以上 |
54.3% |
14.5% |
6.9% |
39.4% |
8.6% |
15.1% |
22.7% |
4. 英語經常有助提昇國際競爭力 |
79.7% |
61.2% |
64.3% |
35% |
66.4% |
71.2% |
91.7% |
5. 我經常用英語和朋友交談 |
30.6% |
1.4% |
0.9% |
0.6% |
1.2% |
0.4% |
2.3% |
6. 我不大主動與外國人說英語 |
40.5% |
68.1% |
56.5% |
45.8% |
54.3% |
59.6% |
53.3% |
7. 我盡量避免與外國人說英語 |
4.1% |
10.6% |
29% |
46.3% |
22.5% |
23.8% |
17.1% |
IELTS和TOEFL雖為全球前兩大英語能力檢定體系,其考試成績亦非英語力唯一指標,唯將IELTS及TOEFL成績再加上WSI問卷調查結果,交叉分析比較出較客觀的英語力調查。比較IELTS和TOEFL成績發現,台灣人英語能力不盡理想,似落後其他亞洲國家,在亞洲區分別是第16、12名,落後於新加坡、香港、韓國、及日本,其他非英語系東南亞國家如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皆優於台灣,甚至中國大陸近年來尤以TOEFL成績亦表現優異。
IELTS與TOEFL成績優良雖不等於該國英語力強勢(除新加坡之外),卻足以顯示留學英語系國家的企圖心。台灣每年有許多學生及專業人士到英語系國家就學就業,但就英語檢定成績觀察,台灣學生企圖心及英語競爭力落後於新加坡、香港、韓國、中國、甚至泰國。就一般生活英語會話能力,台灣與韓國、中國、泰國程度相近,卻遠不及新加坡和香港。
(二) 生活環境國際化與友善度不足
全球化時代,外僑、外商、觀光旅客日益增加,依交通部觀光局統計,2009年來台觀光客將達400萬人次,創造觀光產值4,022億元。檢視台灣觀光市場現況,國內觀光已進入成熟期,產值提升較為有限,反觀國際觀光逐年成長,2007年觀光創匯收入達51.37億美金,占GDP比重1.34%。藉由「觀光拔尖領航方案」的資源整合,交通部觀光局預估2012年觀光創匯收入達90億美金,占GDP比重超過2%。
國內重要交通場站、道路標誌、大型設施等公共標示已實施雙語化,導覽解說、指引手冊、摺頁文宣等服務措施亦提供中英文服務,惟以往英語標示採行「通用拼音方案」,無法與國際接軌,國際化整備程度及友善度仍嫌不足,不利於吸引國際觀光客,影響「打造台灣成為亞洲重要旅遊目的地」之目標。
繼「資訊產業」後,文化創意產業被視為第四波經濟動力,依聯合國國際貿易暨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TTAD)的2008年創意經濟報告,全球各區域創意產業外銷比例以亞洲39.4%成長最為驚人。依行政院文建會統計,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營業額由2002年時4,353億元,至2007年時已成長至6,329億元,營業額增加1,976億元,年平均成長率為7.73%,較我國同期GDP年平均成長率3.7%高。
文建會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方案」,願景為「台灣成為亞太文創產業匯流中心」,主軸有二:建構友善發展環境、推動六項產業旗鑑計畫。前者包括資金挹注、產業研發輔導、市場流通拓展、人才培育及媒合機制、產業聚集效應;後者包括電視產業、電影產業、流行音樂產業、數位內容產業、設計產業、工藝產業。預期未來五年內六項旗鑑產業總值將達1兆元,增加就業人口20萬人。
依據台灣文創發展SWOT分析,台灣社會開放多元、自由創作環境,優秀人才輩出,民間創造力源源不絕,是其優勢強項,然而在「人才培育及媒合機制」方面,對於延攬國際大師、導演來台擔任顧問之限制仍多,聘僱國際人士薪酬及停留期間等規定尚待鬆綁。
我國推動生物科技、綠色能源、觀光旅遊、文化創意、醫療照護、精緻農業等六大新興產業,無論環境整備建構或是旗艦產業計畫,都需要具備外語能力及全球視野的優質人才。要使台灣成為亞洲文創產業匯流中心、醫療服務國際化重鎮、能源技術與生產大國,必須引進優秀外籍專業人才,但目前外國人在台生活不便事項仍多,各項管制法規繁瑣、作業流程費時,如何運用英語力增進國際服務品質、提升城市競爭力,亟待加強行政院國際生活環境推動小組的跨部會協調運作,強化整合國際化推動機制。
貳、 現行相關政策及方案之檢討
一、 各部會推動英語人才培育相關計畫
(一) 內政部:建置「全國通譯人才資料庫」
為因應多元文化的需求,減少在臺外籍人士因語言溝通所產生之隔閡,適時保障其權益,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規劃建置之「全國通譯人才資料庫」已於2009年4月7日上線。目前資料庫已建置391名通譯人才,熟諳語言最多為越南語,其次是印尼語、英語、泰國語、柬埔寨語、菲律賓語、緬甸語、日語及其他語言(馬來西亞語、德語、法語及阿拉伯語等),通譯專長領域包括綜合社會福利、衛生醫療、就業輔導、陪同偵訊、陪同出庭、家庭暴力防治、性侵害防治、關懷訪視、居停留服務及警政服務等,通譯服務地區包括全臺各縣市(網址:http://www.immigration.gov.tw)。
(二) 教育部:建置「社教博識網暨全民學習英語列車」
國際化的時代,英語程度也成為個人能力指標。教育部1999年起陸續發展全民學習外語教材及建立全民英語檢定制度,以培養具備外語能力的公民。為推動網路學習,2001年8月建置社教入口網站「社教博識網」,開闢「英語學習專區」,並提供全民學習英語的教材,以實用生活化的內容為主包括「運將」、「商店服務人員」、「警察」、「餐旅服務人員」及「櫃檯總機」等,教導如何進行簡單的英語會話(全民學習外語列車http://wise.edu.tw/resource/course/all-english/)。網站中增設了全民英檢專區,提供全民英檢教材與考試相關資訊,以及各類英語學習網站的資源連結,包括生活英語詞彙的介紹與線上英文字典,協助有需要的民眾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資訊,可再加強推廣運用。
(三) 僑委會:「海外華裔青年英語服務營」
為鼓勵海外青年投入國內英語教學志願服務,增進國內外青少年交流,2007年辦理「北美華裔青年英語學習服務營」,共計有275位美加地區華裔青年來台,分赴15個縣市、44所學校服務,嘉惠國內偏遠地區學童逾2,000人;2008年擴大辦理規模並更名為「北美華裔青年英語服務營」,招收之356位華裔青年於7月間來台,赴全國16個縣市、50所國中(小)服務,國內受益學童近2,500人。2009年擴大舉辦「北美華裔青年英語服務營」,共有356位海外華裔青年到偏遠國中小進行英語教學志願服務兩週,預計將有16個縣市50所學校,共2,500名學生受惠。
(四) 行政院經建會:吸引全球外籍優秀人才來台方案
為積極吸引外籍優秀人才來台或留台工作,彌補國內專業人力缺口,增加國內消費群及政府稅收,大幅放寬國際專業人士入出我國限制,並加強建立對外國人士之友善環境。採行之策略包括:
1. 對來台之國際重量級人士、高階專業人才及投資企業家,核發「學術及商務旅行卡」、「就業VISA卡」及「永久居留卡」等多次入出國、停留及居留禮遇措施。
2. 因履約或演講來台之外籍人士,入境停留期間從14日放寬至30日以下之入國簽證,視同「工作許可」。
3. 對持「免簽證或落地簽證」之「已取得工作許可之外國專業人士」,於停留期限屆滿前,放寬得申請轉換居留簽證,避免先離境再入境之不便情形。
4. 放寬外籍高階專業人士,取得居留或永久居留身分且具一定財力證明者,其「未婚子女」得申請來台依親居留。
5. 取消具學士資格之外籍人士准予在台工作之「2年工作經驗限制」。在台留學之外籍畢業生,在台工作薪資得比照本國薪資水準。
6. 各機關申請表格均應提供中英文版,以方便外籍人士使用。
二、 營造英語生活環境行動方案執行成效
面對全球化賽局,行政院推動「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年),將「營造國際化生活環境,提昇全民英語能力」列為施政重點,2002年10月30日第2810次院會通過「營造英語生活環境行動方案」,採行9項策略38項措施,以加速國際接軌。具體成效如:設立「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統整移民政策規劃、執行、協調事權;開辦外語替代役,吸引小留學生回台服役,協助地方政府加強外國人在台生活服務;推動公共標示雙語化及網站雙語化,加強生活環境國際化整備;建置「外國人在台生活諮詢服務網站」及「外國人在台生活服務熱線」,成為外國人在台生活好幫手;定期辦理外籍人士對我國英語環境滿意度調查,評估國際接軌政策執行績效。六年來外國人對我國生活環境國際化滿意度,已由2003年時42.20%,至2007年時61.75%,提升19.55個百分點(詳表2.1、2.2)。
表2.1:歷次英語環境滿意度調查結果
調查期間
調查項目 |
2003
(1) |
2003
(2)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整體生活環境 |
42.20 |
43.50 |
46.10 |
54.32 |
57.86 |
61.75 |
交通環境 |
47.93 |
47.49 |
49.49 |
53.22 |
54.94 |
53.44 |
出入境設施 |
64.70 |
61.90 |
66.45 |
66.29 |
69.54 |
72.03 |
觀光遊憩設施 |
55.01 |
56.14 |
57.94 |
57.32 |
60.53 |
64.83 |
購物消費環境 |
27.38 |
27.18 |
31.95 |
50.00 |
45.18 |
45.93 |
住宿餐飲環境 |
59.53 |
59.25 |
58.68 |
67.50 |
68.33 |
64.84 |
媒體傳播環境 |
56.23 |
55.27 |
54.80 |
58.18 |
60.36 |
59.81 |
郵政服務環境 |
- |
- |
- |
42.36 |
49.64 |
51.10 |
教育文化環境 |
45.47 |
51.47 |
55.40 |
58.33 |
53.72 |
56.53 |
醫療服務環境 |
33.60 |
32.20 |
40.10 |
50.34 |
41.37 |
54.51 |
警察機關環境 |
21.05 |
22.55 |
28.05 |
35.46 |
28.53 |
33.44 |
金融機關環境 |
29.60 |
29.53 |
35.57 |
43.04 |
39.92 |
49.06 |
社會福利環境 |
25.95 |
30.40 |
35.45 |
37.54 |
37.54 |
40.85 |
生活地圖環境 |
|
|
|
|
|
66.37 |
生活服務環境 |
|
|
|
|
|
27.33 |
表2.2:歷次政府機關環境滿意度調查結果
調查期間
調查項目 |
2003
(1) |
2003
(2)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整體政府機關環境 |
28.50 |
29.60 |
42.50 |
52.10 |
47.14 |
50.31 |
機關場所標示 |
33.05 |
30.40 |
45.60 |
53.45 |
45.85 |
52.59 |
人員溝通能力 |
27.30 |
28.50 |
40.70 |
47.44 |
38.25 |
44.92 |
出版品英語化 |
36.20 |
38.30 |
46.65 |
52.89 |
44.52 |
46.04 |
英語網站 |
52.20 |
50.50 |
55.50 |
60.38 |
54.68 |
55.02 |
典章制度法規 |
32.35 |
30.30 |
41.15 |
46.32 |
44.92 |
48.69 |
服務手冊 |
- |
- |
- |
62.62 |
55.58 |
54.67 |
備註:2003 年辦理2次調查,第1次為2003年7月至9月,第2次為2003年11月至2004年2月。
三、 營造國際生活環境建設計畫執行成效
為因應全球化競爭,研考會賡續推動「營造國際生活環境建設計畫」(2008-2009年),採行「健全基礎措施、加強生活服務、推動G2F服務(Government-to-Foreigner)、投資國際人才」4大策略12項措施,建構延攬人才有利條件及友善環境,競逐延攬國際專業人才,提升台灣全球競爭力。
有鑒於本計畫項目內容甚廣,涉及各部會業務權責,為有效推動相關計畫之審議、協調及督導等事項,爰於2008年8月27日正式成立「行政院營造國際生活環境推動小組」,以「策略規劃」、「中文譯音」、「居留服務」、「旅遊服務」、「投資就業服務」五大面向,整合跨部會業務權責及政府與民間資源,推動各項措施。
在「健全基礎措施」及「推動G2F服務」方面,行政院營造國際生活環境推動小組2008年9月16日召開會議,決議中文譯音系統採行漢語拼音,教育部即研訂「推動中文譯音相關配套措施分工表」,2008年12月18日報奉行政院同意修正備查。相關部會積極規劃各項外籍專業人士來台投資及就業措施的簡化與鬆綁,多面向網路申辦G2F服務也持續改進,包括:整合各類服務外國人的資訊網站,建立一站式全方位的線上服務,提供外國人便利易取的充分資訊;鬆綁法規限制,2009年1月1日起正式開辦「學術及商務旅行卡」、「就業PASS」、「永久居留卡(梅花卡)」三卡合一政策,提供簽證、快速通關、延長停居留、多次入出國或永久居留等禮遇措施,營造利於外國人來台工作、投資的經商環境。
在「加強生活服務」方面,面對日愈增加的新移民、外籍勞工、外籍配偶、商務人士及觀光客,為提升政府部門之服務廣度與服務水準,加強外籍人士在地生活服務,行政院研考會於2008年8月訂定「外國人服務櫃台建置規範」及「協助地方機關建置外國人服務櫃台加強在地生活服務計畫」,推動協助改善各縣市政府暨所屬機關服務櫃台相關軟硬體設施及服務措施。為擴大民間業者共同參與國際生活環境營造,研考會選擇與外籍人士在台生活攸關的購物消費等30個業態行業,訂定「英語服務標章認證規範」及年度推廣計畫,成立輔導團隊,協助業者改善設施標示、服務措施及雙語網站資訊,規劃口語訓練課程,以提升業者國際服務水準。研考會2009年5月將獲得「英語服務標章認證」之店家公布於Google Map,提供外籍人士或消費者利用網路搜尋業者營業場所與店家相關資訊,營造更便利的生活環境。
在「投資國際人才」方面,研考會在新竹地區及台南地區設立區域性「外國人協助中心」。該中心以新竹科學園區(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及台南科學園區(台南縣、台南市)為服務區域,均採結合當地大專院校,提供學生服務與學習的機會,藉以累積國際服務的實務與經驗,促進多元文化交流,拓展國際視野。
2008年辦理外籍人士對我國生活環境國際化滿意度調查,藉以評估「營造國際生活環境建設計畫」執行成效。調查結果,滿意度平均分數為67.9分,如換算成百分比,較2007年61.75%,提升6.15個百分點(詳表2.3)
表2.3:外籍人士對我國生活環境國際化總體滿意度
項 目 |
滿意度
(1-5分) |
滿意度
平均分數 |
政府效能總體滿意度 |
3.5 |
69.1 |
雙語標示總體滿意度 |
3.3 |
66.1 |
雙語網站總體滿意度 |
3.3 |
65.8 |
緊急救助資訊總體滿意度 |
3.2 |
64.9 |
政府針對外籍人士所提供之服務措施品質總體滿意度 |
3.4 |
67.2 |
國人接納外國人程度總體滿意度 |
4.3 |
87.0 |
社會歸屬感總體滿意度 |
4.1 |
82.2 |
生活環境國際化整體滿意度 |
3.4 |
67.9 |
四、 遭遇困難與建議對策
2008年遭逢全球金融海嘯及經濟衰退風暴,為提振經濟實力,行政院大力推動六大新興產業,並推動地方組織改造及行政區劃,全面提升國家競爭力。六大新興產業要帶動台灣產業的「寧靜革命」,將「硬實力」轉為「軟國力」,須以人才培育為先,加強英語能力建構,累積人力資本,並建構友善之發展環境,以延攬國際專業人才,增強產業國際服務力及城市競爭力。
因之,在產業發展環境整備上除應結合各部會推動國際化相關計畫,賡續營造國際化友善環境,吸引外資外才效力台灣,並厚植英語力專業人才、建置英語情境學用場域、運用英語力提升城市競爭力、運用英語力增進國際服務品質,以及強化整合支援國際化推動機制。
推動本計畫可能遭遇困難問題及建議對策如次:
(一) 國人英語學用不足,須厚植英語力專業人才
英語力既是全球化的必備關鍵能力,也是台灣推動新興產業提升國際服務力、城市強化全球連結的重要能力。台灣要迎頭趕上,除加強各部會英語人才培育相關計畫,並運用多元作法培訓公務員職場英語應用能力、專業編譯訓練,建立翻譯專業人才庫及英語志工人才資料庫,辦理地方產業、文創產業及城市行銷人才育成訓練。
(二) 審慎建置英語情境學用場域,活化英語學習
國民英語能力之提升,應包含聽說讀寫各項能力之進步,推動各項措施時應結合地方政府資源、大專院校外語人才、各級學校既有資源,注意縮小城鄉與群體之間差距,節省人力物力之重複配置。為活化英語學習,應審慎建置英語情境學用場域,並結合圖書館、文化中心、生活美學館等機構,提供英語對話之機會與情境。
(三) 運用英語力提升城市競爭力,加強國際化及友善度
為加速國際接軌,國內重要交通場站、道路標誌、大型設施等公共標示已實施雙語化。惟以往採行「通用拼音方案」,與聯合國採行之「漢語拼音方案」不同,國際化及友善度仍不足。國際化整備程度不足,不利於吸引國際觀光客及國際專業人才,應迅予加強改善。
(四) 運用英語力增進國際服務品質,深化在地服務
每年國際觀光客達400萬人,在台外國人亦有55萬人之多,足見台灣社會現況「人口流動國際化」現象。但是外國人在台生活不便事項仍多,外籍專業人員引進涉及各項法規管制繁瑣、作業流程費時,城市的國際化生活機能不足,應再深化在地服務。
(五) 強化整合支援國際化推動機制,重視人才培育
透過行政院營造國際生活環境推動小組所建構之跨部會協調平台,加強「提升國人英語力」等相關政策協調及施政諮詢,各重點機關設置國際業務聯絡窗口,加強聯繫協調及宣導服務,並整合建置國人英語力資訊網,促進業務交流,積極投資培訓國際化人才。
參、 計畫目標
提升國人英語力,培育世界觀與國際對話能力新國民,強化國際服務力及城市全球連結力,加強台灣全球競爭力。
一、 目標說明
面對全球金融風暴衝擊,總統於2009年元旦致詞揭示:「打造台灣為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以及台商營運總部」為全面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三大主軸。行政院並從而確立振興經濟、關懷弱勢、培育人才、保育國土及確保治安等五項重點施政方向。
英語在全球擴散,隨著網際網路興起,用來聯繫溝通的英語,深深涉入國際政治、傳播媒體、經貿活動、觀光旅遊、國際教育各領域,成為全球人類關係效力的共通語言。網際網路上傳送的資料有70%是英語,儲存在伺服器上的資訊有80%是英語,「英語力」成為敲開全球化大門的必備關鍵能力。
經濟實力攸關國力發展,六大新興產業的推動,要創造經濟價值,也要改善生活品質,從硬體到軟體,從硬實力到軟國力,是台灣產業的「寧靜革命」,將帶來很大的「Change」。著眼全球市場與國際競爭,須要具備世界觀與國際對話能力的人才,才能提升產業國際服務力、強化城市與全球連結力。「提升國人英語力」計畫,積極打造全民英語學用合一情境,賡續營造國際友善環境,兼顧「軟國力」與「硬實力」。各項執行策略主要涵蓋二大主軸:一為提升本國人英語能力,一為國際生活環境整備;後者賡續營造國際友善環境,加強國際化與友善度,以利延攬外資外才,吸引國際觀光客;前者強化國際語文人才的投資訓練、英語情境學用的創新作法,以提升國人英語力,養成具世界觀與國際對話能力的新國民。
二、 達成目標之限制
台灣並非聯合國會員國,雖然國民性情友善富有人情味,樂於接待外國人,國際化生活服務初具口碑,國際經貿活動能力強大,然國人英語能力普遍不足,政府機關人員猶多欠缺英語溝通能力,難以迅速有效提供優質英語公共資訊,不克因應當前政府推動國際化相關政策,諸如國際社會參與及交流合作,限制障礙仍多,各項國際深度交流仍不足(如參加國際會議卻無法充分發言主張論述,參加跨國商業會議卻較難掌握商機等),致影響英語力的有效提升與發揮。
「提升國人英語力」之範疇甚廣,「國人」涉及教育體系之老師與學生、政府體系之公務員、產業體系之從業人員及一般社區民眾等等所有國民;「英語能力」應包含聽、說、讀、寫等各項能力;另有諸如城鄉差距、弱勢群體、師資招募與培育、教材編纂等重要課題。
此外,為培養學童未來的國際競爭力,近年來各縣市政府紛紛於國中小學設置英語學習情境設施(多以英語村稱之),截至98年5月底,初步調查計有17縣市36校。目前部分縣市及學者認為英語村僅提供短暫體驗,英語互動無法持續落實於一般人日常生活,無助提升英語能力。尤其目前時值政府稅收減少,財政緊縮時刻,相關經費運用務須謹慎。因此如何以最經濟的經費預算,營造一個全英語的學用情境,增進英語聽說讀寫活用能力,實為重要課題。
三、 預期績效指標及評估基準
(一) 參加英語情境體驗場域人次
鼓勵國人參加英語情境專區體驗場域,並獲得聽說讀寫體驗證書,以99年目標值2,000人次為基準值,每年參加2,000人次,預計101年度獲得英語情境體驗證書目標值累計為6,000人次。
(二) 參加國際化專業人才培訓班人次
推動機關組織辦理國際參與能力培訓班,養成國際會議、國際行銷、國際談判等專業人才,並獲得培訓班結業證書,以99年目標值500人次為基準值,每年培訓500人次,預計101年度獲得國際化專業人才培訓班結業證書目標值累計為1,500人次。
(三) 獲頒優質英語服務標章民間業者數
針對六大新興產業及國際服務力需求之民間業種、業態,推廣英語服務標章,讓外國人看到業者營業場所貼有標章,就可以獲得英語服務,以99年度獲頒優質英語服務標章家數目標值600家為基準值,每年目標值600家,預計101年度獲頒優質英語服務標章家數目標值累計為1,800家。
(四) 逐年汰換增修政府機關雙語標示數
推動政府機關環境設施雙語標示牌之汰換增修,採行漢語拼音與國際接軌。以99年度增修汰換數500面為基準,每年目標值500面,預計101年度增修汰換雙語標示牌達1,500面。
表3:提升國人英語力建設計畫衡量指標一覽表
績效指標 |
評估基準 |
年度目標值 |
99 |
100 |
101 |
1. 參加英語情境體驗場域人次 |
獲得英語情境聽說讀寫體驗證書(人次) |
2,000 |
2,000 |
2,000 |
2. 參加國際化專業人才培訓班人次 |
獲得國際化專業培訓班結業證書(人次) |
500 |
500 |
500 |
3. 獲頒優質英語服務標章民間業者數 |
獲頒優質英語服務標章(家) |
600 |
600 |
600 |
4. 逐年汰換增修政府機關雙語標示數 |
增修汰換雙語標示牌面數(面) |
500 |
500 |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