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婷》英文滿級分 劉安婷塗鴉記單字

2008/08/02

【聯合報本報記者喻文玟專題報導】

一頭烏黑長髮,微笑時露出貝齒,是台中女中語文資優班應屆畢業生劉安婷給人的第一印象。

劉安婷今年的大學學測考了七十級分,申請入學獲得台大外文、政治兩科系錄取;她申請美國九所大學也都被錄取,台中女中表示,「她是今年應屆畢業最優秀的考生」。

英文滿級分:劉安婷 喻文攝影

赴美讀書 英文拿手

 

七月盛夏的上午,皮膚健康色的劉安婷說,「八月中要赴美念書,先去澎湖、墾丁玩了一趟」,綠色的上衣更襯托出她開朗的性格。走進劉安婷的房間,近三尺長的書桌,書架上以英文書居多,活頁筆記本各科分門別類。

讓人吃驚的是,她在牆上貼滿了近百張的生活照片。「這麼多照片,讀書不會分心嗎?」劉安婷笑說,「我讀書累了,習慣抬起頭看看照片,回憶開心的往事,那是我衝刺的動力!」

高三這一年,劉安婷一邊準備大學測,又參加SAT美國的大學入學測驗考試,彷彿蠟燭兩頭燒,她學測成績七十級分,英文、社會考了滿分十五級分,不算突出。但是她的托福新制測驗成績令人刮目相看,滿分一百廿分,她考了一百一十四分。

教會口譯 累積單字

英文是劉安婷最有興趣的科目。除了小學參加美語班幾個月,國中、高中三年她都沒有補習,十多年來她都靠閱讀英文雜誌、小說累積實力,她認為自己進步最大的關鍵,就是每周協助台中旌旗教會的牧師口譯聖經,「單字認識多了、口語表達也會進步」。

「不要討厭它,英文課本制式化的教學,常常會讓學生感到厭惡、灰心,讀好英文必須要打從心底喜歡,至少不討厭,才可能將它讀好」。

劉安婷說,閱讀「寓教於樂」的英文八卦雜誌、小說,能幫助累積英文語感;她背單字時擅長用「圖像法」,畫出諧音的圖畫以幫助記憶。

劉安婷的國文課本會讓人聯想到在頁緣畫上漫畫小人物,快速翻閱,好像會有動畫的效果。她習慣將生字和罕見字詞,用紅筆寫在課本的頁緣。她認為,國文和英文的學習方法類似,唯有扎實的背誦,才能應用。

重整課本 自製年表

劉安婷的歷史課本像新書,但筆記本有近十本之多,按照中、外歷史分門別類。劉安婷有感而發地說,「歷史課本編得像記敘文,但學歷史要有時間感」。

她上課時一定專心聽講,「像聽老師說故事一樣」,回家自己重新做筆記、畫年表。「但是寫筆記並不是抄書,寫完就不管了」,自己要回想時間、空間脈絡,自己寫整理過的不會忘,才算數。

「我的歷史筆記以課本章節為經、事件為緯」,將課本敘述文改為條列式的筆記,劉安婷會剪下課本的地圖、圖畫貼在筆記本上。

自製地圖 學空間感

她的專屬地圖

 

地理科的學習方法和歷史相差不遠,「歷史要有時間感,地理需要空間感」,地理科的筆記滿滿都是地圖,她

從國中開始,就習慣會在老師上完課後畫一份屬於自己的地圖,有時甚至不只畫一份,「例如非洲地圖,就畫了地形圖、種族分配圖、氣候圖等份」。

讀語文資優班,數學科劉安婷也下了苦功,尤其是參加美國大學入學測驗,也很重視數學科。她認為學好數學的秘訣是「觀念先釐清再寫題目」。

數學變化 算多不怕

劉安婷說,若是觀念不清楚,題型變化就會沒轍了,大型測驗的考試很重視觀念,清觀念再找「類題」大量演算,「一定要養成每天把上課的類題算完的習慣」。

想起學測數學科只考十二級分,劉安婷有點懊惱,「高三上學期為了專心準備美國大學的測驗,暫停每天演算類題的習慣」,不過她也鼓勵有意要參加SAT測驗的考生,不用怕數學用英文測驗,因為考試會附上公式,只要熟記關鍵用詞單字,考題比台灣的測驗簡單。

 

劉安婷培養孩子專注力 就是別打擾

【聯合報本報記者喻文玟/專題報導】

劉安婷全家福。 喻文/攝影

劉安婷的媽媽林宜蓉擁有一雙巧手,家裡布置得簡潔溫馨,客廳旁畫了一個「下午茶專區」,是全家人談心的空間。

「安婷為什麼這麼聰明?」劉媽媽笑著說,這個問題從女兒讀國中起她回答了近百次,她的標準答案是:「女兒不是聰明,而是專注力夠」。在旁聽媽媽這麼說,劉安婷補充,「還有信任感」,她讀書有關門的習慣,爸媽非常信任女兒關上房門不會做壞事。

劉媽媽在小學任教,她說,孩子的專注力不是等入學後才培養,學齡前是孩子學習態度養成的關鍵期,這是家長的責任,不能推託。

她舉了一個她印象最深刻的回憶,劉安婷兩、三歲時,某一天晚餐前看見大人在廚房裡剝蒜頭,「安婷看著,有樣學樣,拿起蒜頭跟著剝,整整一大籃,她剝上癮,剝完才吃飯」,劉媽媽特別強調,「我們沒有打斷她的興趣,強制帶女兒離開現場,或發號施令要她吃飯!」

劉媽媽說,多數父母都以「大人的眼光、大人的時間感」教孩子,學齡前的孩子若投入在自己的世界做一件事,例如:玩遊戲、拼圖、閱讀情非得已,否則不要輕易打斷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自己告一段落完成目標,上學後,就會自動自發設定目標,不需要父母操心。

爸爸劉宜中非常贊同媽媽的看法。他說,兒子劉安宇跟姊姊差五歲,出生時夫妻工作忙碌,從小請保母照顧,弟相較之下,弟弟較沒安全感,容易分心,上學後慢慢建立弟弟的安全感,花了不少心思。

劉家的藏書不多,主要是安婷幼時常常搬家。劉爸爸說,夫婦倆都去圖書館借書,每次提一大回家,安婷兩歲認字能力就不錯,看完書總是興致勃勃說故事和大家分享,劉爸爸會和女兒比賽背詩、說故事,並常常「假裝背錯」讓女兒糾正。

上學後的教育方法,劉家父母秉持「大考大玩、小考小玩」的理念,劉媽媽認為,這句話不是放縱孩子,而是訓練孩子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劉媽媽的同事都是教職,她常聽彼此教育子女的方式,八九不離十:「不能關門讀書」、「晚餐後全家聚在書房一起讀書」。

劉媽媽認為,「每孩子都有為自己作主的權利,打瞌睡又何妨?」採用「監視」的方法督促孩子讀書,會讓孩子沒自信,也會折損親子之間的信任感。

劉安婷自由作息 戀家宅女沒補習

劉安婷的家在台中市經國園道旁的巷弄,四樓歐式建築的透天,幽雅靜謐,「九年前,它還是日式平房,媽媽從小在這兒長大」,翻新改建變成透天

爸爸劉宜中是台中林業生基金會創辦人,他設立了「創路學園」,專門輔導中輟生復學。劉家一樓是爸爸的辦公室,二樓是外婆家,上了三樓才算「正式走進」劉家大門。

劉媽媽林宜蓉是台中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小學的音老師,陳設充滿濃濃的歐風,劉媽媽一手包辦室內設計,她重視親子關係,三樓是全家的活動空間。

劉家重視家庭氣氛處處都可見得,劉爸爸說,「從小學開始就由爸爸準備早餐,三明治、煎蛋、水果;媽媽準備晚餐」,飲食習慣就讓孩子感受「雙親」的愛。

劉安婷從小受父親影響,立志要回饋社會,她最大的夢想是進入聯合國工作,幫台灣爭取國際權益,因此才打算赴美就學。順利上榜後她閒不住,找出自己的國中筆記本,輔導「創路學園」的中輟生參加基測

劉爸爸退伍後才考進台大法律系,談吐溫文儒雅的他回憶年少求學歷程是一種填鴨式教育,因此從不干涉兒女的求學方式、不教兒女讀書技巧,讓孩子自己探索興趣。

劉媽媽笑說,「安婷是宅女」,聽媽媽這麼一說,劉安婷回應:「家是我的力量來源」,她並非足不出戶,「在家裡很自在」,射手座的她不喜歡受拘束,因此不補習。

為了準備美國大學入學測驗,劉安婷高三下學期請了一百四十節的假,「快半個月沒上學」,劉媽媽全力支持女兒,「她請假又不是做壞事」。

劉爸爸也說,「孩子的想法聽在大人耳裡,有時太天真,分析利弊後若兒女仍堅持己念,就讓他們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劉安婷筆記,電腦做的

滿分考生,幾乎都強調「不熬夜」。劉安婷生活起居習慣「自由自在」,她入睡時間偏晚,但絕對不熬一整夜。

不補習的劉安婷,下課後充分運用自己的時間,放學後並未馬上書,全家一起吃晚餐、看新聞,八點左右才開始念書到午夜。

她習慣關起房門讀書,中間會安排三、四個休息時間,「最期待媽媽送點心」,她也會彈彈吉他、練鋼琴自娛。她說,「關上房門表示我要念書了」;劉媽媽則說,有時送點心給女兒,看到她不小心睡著,絕不會叫女兒起床,尊重女兒的作息。

劉安婷習慣「數位學習」,她擅長利用電腦製表格、做筆記,「打字的過程,能強化記憶」,也會瀏覽美國社交網站「Facebook」訓練英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