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台灣兒童媒體使用行為調查研究發現,除了電視以外,電腦、網路、電玩、手機等新興媒體,在兒青族群的生活中,不論是使用時間、重要性或依賴程度都在大幅攀升中。
由於兒童與青少年的心智發展未臻成熟,最容易受到媒介內容的影響,過去數十年的研究也都顯示這一族群易受媒體暴力、色情內容的傷害。而隨著媒體與科技環境的變化,對於現代的兒青族群而言,媒體(尤指網路)是與生俱來的,是生活中的必需品。
網路漸漸佔據青少年、兒童生活?
富邦於2009年針對國小兒童的媒體使用行為調查顯示(註),他們心目中最重要的媒體皆為電腦、最主要的媒體行為是上網、而最主要的媒體活動則是線上遊戲。

兒童 三成擁有手機
透過富邦本次調查,我們發現台灣有將近三成(29%)的兒童擁有手機,而未滿十歲就擁有第一支手機的兒童,佔擁有手機者的29.3%。
每個月手機花費的部分,兒童的手機費用大多由父母付費,因此,將近四成擁有手機的兒童並不知道自己每個月的行動電話花費。知道自己手機費用的兒童中有20.5%的每月手機費用是介於200到399 元。超過16.2%的兒童每月手機費用為1到99 元之間,而每月手機通話費用花費100到199元者,則佔15.8%。大約有4.9%的兒童每個月手機費超出400 元到900 元之間。
國小兒童最常用手機做哪些事?

家家有電腦 兒童都上網?
在富邦2009年度的兒童媒體使用行為調查結果中發現,家庭內擁有電腦的兒童,達95.3%,此結果顯示,目前國內兒童家庭內呈現「家家有電腦」的現象。
而兒童開始上網的年齡集中在八歲到十歲之間,比例最高的是自七歲開始上網,佔23.2%,十歲以前就上網的學童達88.1%,顯示兒童上網年齡越來越早,可能與學校的資訊課程年級下移有關。
週間有27.7%的兒童每天上網時數在30分鐘內。亦有接近兩成(19.1%)的兒童週間上網時數在超過兩個小時以上。近三成(28.6%)的兒童並沒有在週一到週五上學日其間上網。雖然週末假日期間兒童上網比例大幅提高,但仍有19.2%的兒童表示週末是不會花時間上網的。而將近四成(38.8%)的兒童週末的上網時數達兩個小時以上。

還是電視兒童?
在2009年的調查中發現,國小兒童家中擁有有線電視者佔76.6%。沒有有線電視者佔23.4%,相較於2008年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針對家中是否擁有有線電視的調查(83.4%),2009年的比例是偏低的。而國小兒童共同收看電視的對象,有六成多是與家人,其中與父母者佔22.9%,與兄弟姊妹者佔39.8%。
本次調查詢問是否會用電視打電玩,會的比例佔7.8%,以電腦來打電玩者佔六成一,比例最高。再來則是掌上遊樂器,佔6.5%。以手機打電動者,則佔4.7%。
國小兒童最常看的電視節目類型:
第一、卡通兒童節目(23.2%)
第二、電影(18.8%)
第三、連續劇(18.6)
第四、綜藝節目(17%)

青少年與兒童 媒體使用時間
全台兒童一週看電視的時間約16小時,使用網路時間約11小時,用手機打電話約1小時,相較於富邦於2008年針對青少年(國中、高中、高職生)所做的調查,青少年一週看電視的時間是15.36小時,使用網路則是約16.43小時,打手機為5.15小時,由此顯示國小生花在看電視的時間較國高中生長,而國高中生花在網路的時間則是較國小生長。

父母介入 青少兒媒體使用
美國凱瑟家庭基金會和英國Byron
Review於2007年的研究報告皆顯示,父母對於孩子媒體使用行為最擔憂的是網路安全的問題,因為網路會開放性地提供性與暴力相關內容,而這些青少年兒童就算意識到風險後,仍願意繼續結交網友。這就是父母為何會介入青少年兒童媒體使用行為與時間的關鍵原因之一。
在富邦於2008年針對台灣青少年的調查中顯示,有過半數的父母會限制國中生瀏覽網際網路之時間,四成父母會限制所瀏覽網頁內容,另有近四成父母不會對國中生使用網路的時間及瀏覽內容加以限制。

台、英、美 當代兒少媒體使用行為比較
透過2003到2009年的國內外調查研究,可以發現電視依舊是兒青少 (8到18歲) 投入最多時間的媒體。但網路與手機的重要性與使用將超越電視。在英、美的研究中也顯示有關於孩子們如何看電視與聽音樂,已因為電腦及網路的出現而產生變化。
性別的部分,男生使用媒體的時間整體來說是多於女生,但差異特別反映在打電動與用手機的部分,8到11歲的兒童男生愛打電動,女生愛看電視;到了12到15歲,女生則變成愛使用手機。
根據富邦於2003到2009年的調查顯示,台灣的兒童最愛收看的電視節目,除了卡通以外,還包括綜藝/娛樂 /談話/益智類以及偶像劇,但在美國8到10歲的兒童約有半數只喜歡兒童教育性的節目。
網路使用的年齡層也越來越低了,此現象三地皆有。現代兒青少在網上相當積極於社交與自我表現,原因在於數位科技的發達,很多像是數位相機、MP3、可拍照的手機、視迅裝置等,都可用來記錄自己生活,而且他們也善於使用這些科技。富邦2008、2009年透過個案觀察結果,都發現兒青少的網路活動多元且活絡,他們透過相簿、部落格以及即時通訊軟體來讓大家了解自己的生活,維繫社交關係。
另外一項研究也發現,青少兒常在網路上下載音樂或影片。表示現代兒青少關於網路上可能觸法的行為,相關的法律知識的理解都有待加強,英國通訊管理局甚至提出警訊表示「很多兒童青少年都會在網路上買東西,卻不知道下載與分享音樂和影片可能會觸法」。
但儘管台、英、美三地的研究重點有所不同,仍可從中發現現代的兒青少媒體使用行為現況及相符處。從家裡的家庭電視到隨身攜帶的手機,他們一天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時間是花在使用各種媒體上。雖有大量且多元的媒體選擇,但還是以數位媒體為主,例如電腦、網路、線上遊戲、手機,而如何分配他們有限的時間在這些媒體上以及使用各種媒體的方式,都已成為了值得關心的問題。
媒體對當代青少年 依然重要?
媒體使用在當代青少兒的生活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我們甚至可以說,當代青少兒的生活環境就是媒體環境,而其中電子媒體的角色更是日益重要。媒體提供了關於家庭、交友、性別、性愛、暴力、飲食、價值觀、宗教、教育等等的重要資訊,但通常孩童在接收這些資訊時,我們是無法從中去幫他們過濾或辨別對錯的,所以試著理解與融入各種媒體在青少兒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能使得我們有方法去協助他們正確且有效地使用各種媒體。
註:本次受訪兒童是國小三年級至六年級(8至12歲)的在校學生,受訪人數共計1699 人,其中男童有860 人(51.47%),女童有811 人(48.53%)。而受訪兒童中,三、四年級兒童佔41.02%,五、六年級兒童則是佔總體完成調查資料近六成(58.98%)。
|